- 【期貨“打假”在行動④】揭開互聯網“類期貨”面紗
-
【導讀】微盤、微交易、二元期權這些概念逐漸通過互聯網平臺進入公眾視野,他們打著“低投入、高回報、交易靈活”的幌子,以各種“發(fā)財致富”的實例吸引投資者,而實際上微盤、微交易風險重重,一旦發(fā)生糾紛投資者追償起來非常困難。本期節(jié)目,我們聚焦互聯網“類期貨”,為您揭開它的面紗。
主持人:趙子亮
嘉賓一: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 胡俞越
嘉賓二:證監(jiān)會系統(tǒng)監(jiān)管人員 崔麗琨
嘉賓三:一德期貨有限公司首席風險官 張凡
經濟之聲:微盤、微交易、二元期權這些名詞對于普通聽眾來說太過專業(yè)也太過陌生,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
胡俞越:微盤、微交易、云交易是近年來互聯網平臺上出現的新的交易形式。微盤和微交易還不是一回事,微盤實際上是針對大盤而言的。原來在互聯網的平臺上進行交易,通常規(guī)模比較大,比如原油一手單子可能上10噸,轉到微盤以后,規(guī)模會變小,小的可以0.1噸一手。我把這種微盤交易概括為四化:移動化、微盤化、娛樂化、游戲化。我對這種交易方式不完全否定,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已經進入移動終端的時代,我們在手機上可以炒股票、可以炒期貨、可以淘寶,為什么不能在手機上做大宗商品的交易呢?其實是可以的,這種趨勢我們是不能否認的,擋也擋不住的。微盤是把原來大盤交易轉為小盤交易、微盤交易,規(guī)模更小,微信支付就可以下單交易,有的資金規(guī)模只要10塊錢。微盤采用的還不是二元期權的模式。
而微交易或者云交易,就是賭大小,不同方式的賭大小。簡單地說,可以想象一個坐標軸,有橫軸和縱軸,橫軸是時間軸,縱軸是價格軸。微交易做橫軸,橫軸上,你下的單是看多,5分鐘后如果價格漲了,你就賺了,如果價格跌了,你就賠了。時間可以選,1分鐘、5分鐘、15分鐘不等。做一次結算一次,算一個交易單元。還有一種是云交易,做縱軸,就是價格軸,可以按價格或者按點數,你設置好止盈止損點后,一旦到達系統(tǒng)自動“交割”,其實就是賭大小,F在大量存在的微交易或者云交易的平臺,他們從來不說自己是二元期權,二元期權對于廣大一般投資者而言是很陌生的,而事實上,微交易和云交易采用的就是二元期權模式。
經濟之聲:相較于普通的期貨交易,這類交易的風險大還是小?
張凡:首先,微盤、微交易以及二元期權用一個詞定義就是類期貨。它在宣傳時往往強調高收益,但在實際過程中,會發(fā)生很多投資者虧損的實例。仔細研究下微盤、微交易的特點有:第一,大多數微盤平臺的保證金都非常低,也就是說,它的杠桿率非常高,我們調查的有些平臺的杠桿率有幾十倍,有的甚至高達80倍,這意味著如果客戶持倉比較重,一旦平臺報價向不利于投資者的方向波動1%-2%,投資者的本金就會全部賠光。也就是說,極高的杠桿率會成倍放大投資者的風險波動。
第二,它們的交易時間都遠遠長于正規(guī)的期貨或者期權的交易時間,有的甚至打出“全天無休”、“ 24小時滾動交易”的旗號,這就人為地制造了一些風險敞口期。除此之外,很多微盤還規(guī)定不能持倉過夜,這些交易規(guī)則導致了微盤只能進行短線交易,不能長期持倉,這就注定了這是一個純粹的投機平臺。
第三點是最不合理的,微盤、微交易的手續(xù)費都很高。一般正規(guī)貴金屬交易的手續(xù)費不過是萬分之幾,有的微盤交易手續(xù)費高達百分之十,10塊錢的資金手續(xù)費就要1塊錢。
二元期權往往號稱沒有手續(xù)費,但是它的規(guī)則是判斷方向,如果投資者判斷對方向,則有獲利本金的70%-85%,如果判斷錯方向則會失去全部本金。舉個例子,一個投資者做兩次交易,一次盈,一次虧,盈的話獲利80%本金,虧的話失去全部本金,那算下來投資者還是虧20%。
經濟之聲:一般來說,風險和收益是匹配的,高風險高收益,為什么它的風險和收益是不匹配的?
張凡:這些平臺根據設計好的規(guī)則制定的,規(guī)則的設計是不公平不合理不透明的;氐街暗睦樱顿Y者另外還要交手續(xù)費,兩次手續(xù)費占了20%,這個費用是交易的平臺收取的。
經濟之聲:這個手續(xù)費比例,大概萬分之一千了,像券商一般萬八萬四都有,低一些萬二多,但是萬一千,相當于正常交易的四、五百倍。
張凡:所以說手續(xù)費收取是不合理的,投資者要想長期的盈利,是非常困難的。
經濟之聲:監(jiān)管部門如何看待這樣的交易現象?
崔麗琨: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類期貨”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期貨就是期貨,任何形式模仿期貨的都不是真正的期貨。因此這些微盤、微交易(二元期權)都不在期貨法律概念的外延之內。依據《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六條以及證監(jiān)會《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特別規(guī)定(試行)》之規(guī)定,目前我國對于期貨、現貨交易平臺采取的是“特許經營”,即需經過行政許可才能夠設立。境內四大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證監(jiān)會批準而設立的,上海黃金交易所是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
對于微交易(二元期權),從我們的角度看,其風險比較大。為什么微交易(二元期權)的風險比較大?
第一,平臺的投資主體和業(yè)務流程不夠透明,缺乏內控和外部監(jiān)督。根據我們的監(jiān)管要求,正規(guī)的期貨經營機構需要有嚴格的風控措施,而這些風控措施在微交易中基本是不存在的。有一些平臺號稱自己有風控手段,但其實只是設置一個投資金額上限。
第二就是資金的風險。在正規(guī)的期貨交易中,客戶的保證金是由期貨市場監(jiān)控中心統(tǒng)一監(jiān)測,并由第三方銀行進行存管。因此期貨公司、期貨交易所是不能挪用客戶資金的。但是在提到的微交易平臺中,他們的客戶資金基本上都是直接打到平臺賬戶里,平臺資金和客戶之間沒有防火墻,平臺是可以支取客戶資金。這樣就可能出現資金的風險,比如有些黑平臺,它的網絡系統(tǒng)客戶系統(tǒng)都是租的,隨時可能圈錢跑路。
第三,平臺存在“入金容易出金難”的問題。你往里轉錢的時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當你想往外出錢時,就會碰到各種障礙和問題,要不就是系統(tǒng)異常,要不就是資金凍結了,還有的賬戶直接被封掉。
第四,價格機制不太透明,很容易被人為操縱。這些平臺號稱它的報價系統(tǒng)是連接境外正規(guī)交易所,實時導入行情,但是這些在技術上都是可以被篡改的。比如有個平臺號稱自己報價以倫敦金屬現貨白銀市場為基準,綜合國內貴金屬價格以及人民銀行人民幣對美元基準匯率形成的,聽著感覺很復雜蠻客觀的,但里邊很多陷阱,倫敦金屬現貨白銀市場是不是就是倫敦金屬交易所啊,以這個市場價格為基準、綜合各項要素調整,那么調整的標準和幅度是什么呢?它這個描述正好反映它的價格形成是人為控制的,它是一個人為的報價,并不是根據市場供求、在交易行為中產生。這些平臺還有誤導性喊單的現象,他們會利用分析師、理財師、金融師,各種所謂的指導老師去營造一種買入賣出的氛圍,誘惑投資者頻繁地交易,或者做和平臺相反的投資,平臺就可以從中獲利了。
最后,它的交易方式有點像變相賭博。證監(jiān)會在今年4月份就對二元期權進行過一個風險警示,當時我們對二元期權的描述就是它來源于國外的變相賭博,存在押大押小,押對了有收益,押錯了本金就沒有了。
經濟之聲:這種跟賭博確實很像,只不過起了一個金融的名字。
崔麗琨:是,而且這樣的平臺一旦出現問題,投資者后續(xù)維權的困難很大,因為有些平臺甚至不在國內,是在國外買的服務器或者租的服務器,所以投資者還是應該持一個很謹慎的態(tài)度。
經濟之聲:為什么投資人,看到這種交易會容易上當,容易進入這種平臺進行交易?
胡俞越:我們打開電腦或者打開手機,鋪天蓋地地都可以去發(fā)現有微交易或者微盤交易的廣告,而且非常誘人。旗號通常都是打著“低風險、高收益”、“風險有限、收益無限”,而且都不會公開說我這個是期貨或者期權,它也不敢打著期貨的名義。它會給個表格,把微盤交易、微交易和股票、期貨做一個比較,然后列的欄目它都是高收益、低風險或者收益無限、虧損有限。對投資者有誘惑力,這是其一。其二,門檻非常低。10塊錢、8塊錢就可以開戶做交易,一般就用微信支付的方式。我個人認為,這種微交易、微盤交易也是逃避監(jiān)管。因為38號文要求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有一些從大盤交易轉向微盤交易,才新冒出這些微交易、云交易。因為大盤的交易也是打著擦邊球,經常會遇到投資者的投訴,而這種微交易、微盤交易的投訴率會大幅下降。
經濟之聲:為什么這些交易的投訴率會大幅下降?
胡俞越:跟微信群發(fā)紅包娛樂類似,這些交易平臺上的人,可能一天虧個千八百塊錢,但很少有人會為了千八百塊錢去投訴。但是大盤交易,一次虧了幾十萬,投資者可能覺得自己是不是被騙了。另外,對于投資人而言,在網上做微交易、微盤交易虧個千八百的,維權成本太高,不劃算,不值得為之投訴。當然,現在情況可能并非如此。但是,原來開設這些平臺的人估計就是打著這個算盤。
崔麗琨:而且不容易找到舉報的對象,你都不知道這些在微信上或者網上的平臺背后是誰在做。
胡俞越:這些交易平臺一般都稱自己是大宗商品的現貨交易平臺,那么就有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宗商品的現貨交易平臺究竟有多少現貨企業(yè)參與?投資者的結構是什么?誰在參與投資?實際上,我們發(fā)現都是投機者,都是散戶,都是想賺快錢的。第二個有沒有交割?零交割,無交割。第三個是平臺有沒有可能做手腳?即使排除平臺做手腳的可能性,你把第三方數據接進來,再價格發(fā)現一次,又有什么意義呢!實際上,它跟真實的大宗商品交易毫無關系。當然,它有娛樂性,它游戲化。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場,我們稱之為市場,證券市場稱之為市場,期貨市場稱之為市場,而微交易、微盤交易或者云交易這種模式,看上去,更像賭場。
經濟之聲:能認定這些平臺就是非法的嗎?目前正經的交易所都得國務院來批,那您從研究角度來看,如果一個平臺沒有國務院頒發(fā)的牌照,可以理解為就是非法的嗎?
胡俞越:我前面給出的一個評價,對于微盤交易這種趨勢,利用互聯網手機移動終端進行交易,我不否定這種趨勢。甚至于把大合約改成小合約,也可以去研究。
實際上也很難斷然下這樣的結論或者判斷。為什么呢?是因為這些平臺沒有說自己是期貨,它通常不說自己是期貨交易平臺,也不說自己是期權交易平臺,它說自己是大宗商品的現貨交易平臺,我特別強調它跟真正意義上的實體經濟相關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沒有關系。由此能不能判定它就是非法或者違法,從市場主體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很難下論斷說就是非法的交易平臺。但這里邊,如果有欺詐的嫌疑,比如喊單、入金容易出金難、網紅直播誘導客戶等,就值得懷疑了。
經濟之聲:正規(guī)期貨市場的客戶群是怎樣的?
張凡:首先,服務群體可以從期貨市場怎么產生的做一個分析。期貨行業(yè)產生于19世紀的美國,最根本的動因,是為了滿足農民規(guī)避價格風險的需求。之后,期貨市場有了長久的發(fā)展。但是無論是制度上,還是基礎上,投機是硬幣的另外一面,可以說避險是本,投機是末,如果追求投機成為期貨市場的核心的話,那就是本末倒置。回到剛才的問題,我們現在的開戶群體大部分是產業(yè)客戶,因為他們要規(guī)避自己現貨的價格風險,所以他們選擇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還有一部分當然是投機客戶。當然,不管是產業(yè)客戶還是投機客戶,我們在開戶的時候都會有完整的風險提示,客戶需要簽訂風險警示書?蛻粼诔浞至私馄谪浗灰罪L險后,會給投資者做一個風險評估。
經濟之聲:針對這一現象,我們的監(jiān)管層做出了哪些反應?
崔麗琨:前一段時間,證監(jiān)會的官方網站上非法證券期貨警示欄目明確表示,這些網絡平臺交易的二元期權,是從境外博彩業(yè)演變而來的,其交易對象為未來某段時間外匯、股票等品種的價格走勢,交易雙方為平臺和投資者,交易價格與收益事先確定,其實質是創(chuàng)造風險供投資者進行投機,不具備規(guī)避價格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與證監(jiān)會監(jiān)管的期權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其交易行為類似于賭博,目前已經有地方公安機關以涉嫌詐騙對二元期權網絡平臺進行立案查處。
經濟之聲:社會上還有哪些方面對此做出反應?
張凡:我注意到,2016年11月16日,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了《關于整治 “二元期權”類信息的公告》,公告引用了證監(jiān)會關于二元期權風險警示中的內容,并表示將對發(fā)布“二元期權”等違法、違規(guī)推廣信息的公眾號進行處理,并對包括但不限于未取得證券期貨經營法定許可證件或牌照而發(fā)布、傳播相關經營活動等信息內容進行清理,相關帳號做永久封禁處理。這也體現了微信平臺的責任擔當。當然,僅僅微信平臺作出這樣的舉動是遠遠不夠的,比如現在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微交易、微盤交易、二元期權、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等,可能會顯示大量相關平臺的鏈接,即使搜索期貨、期權這些關鍵詞,也會穿插一些“類期貨”平臺的鏈接,此外,在各大手機APP商城中各類微交易、微盤、云交易、二元期權等軟件數量眾多,并且都可以下載并且正常使用。未來清理互聯網“類期貨”平臺還需要相關企業(yè)、各級部門通力合作、協調統(tǒng)一。
經濟之聲:對于很多人而言,這些微盤、微交易、二元期權誘導性的廣告十分有吸引力,也具有迷惑性。那么對于公眾而言如何防范呢?
胡俞越:中國經濟已經從超高速增長的階段回落到次高速增長期,我們過去已經習慣了GDP的高速增長,同時也在一味的追求高收益、掙快錢,其實這一篇已經翻過去了,所我們要調整心態(tài)。
另外,像微盤、微交易、云交易這類交易平臺,實際上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這些平臺處于沒人管沒法管的狀態(tài),所以無法無天,沒有相應的監(jiān)管部門就無天,沒有相應的管理辦法就無法?此仆顿Y者的資本量很少,但是積少成多,也有產生巨虧的。一旦發(fā)現產生巨虧,投訴無門。第一,投訴誰都無法知道,因為這個交易平臺可能就是虛擬的,服務器可能在境外。第二,向誰投訴這很重要,這個事情歸誰管都不知道,那么向誰投訴。像這些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目前這一類交易平臺更具有賭博、博彩和賭場的性質,希望投資者可以擦亮眼睛。第三,正規(guī)的交易市場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所以投資者應該更多地選擇這樣的交易平臺和交易品種。但是目前流動性過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投資者確實找不到投資的出路,我們應該把資金引導到規(guī)范的交易市場上去,這一點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經濟之聲:除了互聯網類期貨外,我們還發(fā)現市面上現在還有一種叫做“郵幣卡”的產品,“郵幣卡”和我們現在談到的“類期貨”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胡俞越:郵幣卡市場在這兩年也挺火爆的,郵幣卡實際上主要是指郵票、紀念幣和電話卡。其中紀念幣和電話卡占的比例很小,主要是炒郵票。
我們國內有集郵市場,這個市場也屬于一個小眾市場,原先屬于集郵愛好者,但是后來這個市場賦予了更多投資屬性,有投資者、郵票商加入到這個市場中來。盡管如此,它還屬于一個小眾市場。這兩年郵幣卡突然興起之后,它變成了一個大眾投資市場,類似于微盤交易、微交易。
它的產生與2011年國發(fā)38號文要求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有關。前面提到的微盤交易主要從原油的所謂的OTC交易模式或者叫分散式柜臺交易模式或者叫做市商交易模式演變過來的,從大盤變到小盤,因為38號文對做市商是有嚴格限定的。而郵幣卡市場是怎么演變過來的呢?它主要是從過去的大宗商品的撮合交易市場演變而來的。撮合交易在這個38號文件里也屬于清理整頓的對象。所以郵幣卡市場從撮合交易轉變成發(fā)售模式,而發(fā)售模式是跟股票學的,因此最終郵幣卡市場中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先發(fā)行、后交易的模式。郵票從哪來呢?從郵票商那里租來的,如果真的是租來的也成?峙掠行┨柗Q是租來的郵票是不存在的。從郵票商租來的郵票在這里發(fā)售,發(fā)行價可以是2塊、5塊、10塊,像股票一樣發(fā)行價可以低一些,在比較短的時間里,比如一個月兩個月時間里面把發(fā)行價炒高一百倍甚至一千倍。極端的例子,發(fā)行價20塊錢,炒到2萬塊。價格走勢通常呈現兩種模式,一種是直線上升,達到峰值的時候,突然宣布本票已經下線,交易關閉。這意味著郵票退市了,這些錢就被高位套牢了。還有一種情況是“人”字型,上去以后嗖下來。
前面講的微盤、微交易,大家沒有問交易的品種是什么?有瀝青、銅等。商務部已明確表態(tài)目前為止沒有批過一家上市交易原油的期貨平臺,原油的期貨交易沒有上,原油的現貨交易也沒有,所以這些交易平臺將“原油”包裝成“瀝青”。而實際上,這些交易平臺上的瀝青既不是瀝青,也不是原油,就是個符號。
郵幣卡交易也有類似的情況,郵票是屬于大宗商品嗎?不是。郵票是屬于權益類證券嗎?也不是。38號文有個監(jiān)管的思路是,誰的孩子誰抱。所以各地大宗商品歸商務管理部門管,權益類的歸金融辦管,金融辦說郵票不歸他們管,于是,郵幣卡歸各地文化主管部門管。這些文化主管部門如獲至寶,將其批成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很多郵幣卡在文交所上市。但是,文化主管部門對這類交易模式陌生,有時難以識別里面的貓膩。
崔麗琨:國發(fā)38號文、國辦發(fā)37號文都明確規(guī)定,交易場所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fā)行,不得采取包括集合競價、連續(xù)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進行集中競價,還有不得將權益按照標準化交易單位持續(xù)掛牌交易等。因此,這些平臺如果采用了上述禁止的模式,那就可能存在問題。所以,投資者要擦亮雙眼,審慎選擇這類投資平臺。
胡俞越:我的個人意見就是讓郵幣卡市場回歸它的本原,回歸到集郵愛好者和集郵投資者的小眾市場中去,不應該采用這種互聯網的發(fā)售模式來進行交易?偠灾鹑趧(chuàng)新不能誤入歧途。
- 聲明:本網站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本網站亦不保證文章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入市依據。凡據此入市者,風險和責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擔。 如果我們轉載的文章不符合作者的版權聲明或者作者不希望轉載文章的,請及時聯系我們: wlfqp@xfqh.cn,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 相關信息
- 【5.15防非宣傳月專欄】警惕股市黑嘴 遠離非法薦股 2025-05-27
- 【5.15防非宣傳月專欄】選擇合法機構 遠離非法主體 2025-05-27
- 【5.15專欄】選擇合法機構 遠離非法主體 2025-05-19
- 【5.15專欄】堅持理性投資 謹防上當受騙 2025-05-19
- 【5.15專欄】交易者保護在身邊 保障權益防風險 2025-05-16
- 【5.15專欄】場外配資風險高 遠離杠桿勿上套 2025-05-14
- 【5.15專欄】如何識別非法證券期貨活動? 2025-05-14
| 客戶服務 互聯網開戶流程 資金存取 交易時間 應急下單 常見問題 |
交易提示 掌上營業(yè)廳 交割服務 投資者教育 投訴及建議 |
客服熱線:400-8824-188 開戶/合作咨詢:0755-88267533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qū)深南東路5016號京基100大廈A座5401 粵ICP備13015284號-2 粵公網安備44030302002193號 本網站已支持IPv6 |
微掌廳![]() |
微信公眾號![]() |
|
| 友情鏈接:保證金監(jiān)控中心 廣州期貨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 鄭州商品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 中國期貨業(yè)協會 中國證監(jiān)會 中國投資者網 | |||||


